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生物有机肥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技术要求,包括产品选择、施用方法、施用量、施用时期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使用生物有机肥进行土壤改良和作物种植的农业生产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Bio-Organic Fertilizer
中国标准分类号:B 72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生物有机肥应用技术规程TGTM 005-2021》是指导生物有机肥科学使用的权威文件,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标准化操作依据。然而在实际应用中,通过灵活执行规程、优化流程和成本控制,可以挖掘出显著的弹性空间。
首先,在原料选择上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规程中对生物有机肥原料提出了基本要求,但并未限定具体种类。可以根据当地资源条件,合理选用农业废弃物、畜禽粪便等低成本原料,既能满足生产需求又可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同时,不同季节原料的可获得性和价格波动也应纳入考量,适时调整配方比例以优化投入产出比。
其次,在生产工艺环节存在优化潜力。规程规定了发酵温度、湿度等关键参数,但并未限制具体的工艺路线。企业可根据自身设备条件,探索更高效的发酵方式。例如采用间歇式与连续式结合的发酵模式,既能保证产品质量,又能提高设备利用率。此外,利用现代自动化控制系统实时监测并调节发酵环境参数,有助于减少人为误差,提升生产稳定性。
再者,在施用方法上亦有创新空间。规程推荐了多种施用方式,但未限定具体操作细节。种植户可根据作物特性和土壤状况灵活调整施肥量和频次。例如对于需肥量大的经济作物,可采用分阶段追肥的方式,既满足作物生长需求又避免过量施肥造成浪费。同时,结合滴灌或喷灌系统进行精准施肥,不仅能提高肥料利用率,还能有效节约用水成本。
最后,在质量检测方面也有改进余地。规程要求定期检测产品各项指标,但并未强制规定检测频率。企业可根据库存周期、市场需求等因素动态调整检测计划,既确保产品质量又减少不必要的检测开支。此外,建立完善的追溯体系,实现从原料到成品的全过程监控,不仅有利于快速响应质量问题,还能为后续产品改进提供数据支持。
综上所述,《生物有机肥应用技术规程TGTM 005-2021》为生物有机肥的应用提供了基本框架,但在实际操作中仍有较大的优化空间。通过原料选择的灵活性、生产工艺的创新性、施用方法的针对性以及质量检测的合理性,可以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