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灌区春玉米密植高产机械化栽培的技术要求,包括品种选择、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等环节的操作规范。本文件适用于陕西省灌区春玉米的机械化密植高产栽培。
Title:TYLNK 25-2020 \"Yangling Agri-Science\"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High-Density, High-Yield Mechanized Cultivation of Spring Corn in Irrigation Area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TYLNK 25-2020《杨凌农科农业科技创新灌区春玉米密植高产机械化栽培技术规程》是一项重要的农业标准化文件,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栽培技术提高春玉米产量并实现机械化作业。本文将从实际操作角度出发,探讨该规程中可以灵活执行、优化流程和降低成本的弹性空间。
首先,在播种环节上,规程建议根据土壤条件选择合适的播种深度和行距。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当地气候特点适当调整播种时间,比如在温度回升较快的情况下提前播种,以延长生长期。同时,行距的选择也不必拘泥于固定值,可根据种植机械的具体参数进行微调,以达到最佳的通风透光效果。
其次,在田间管理方面,规程强调了肥水管理的重要性。但实际应用时,可以通过精确施肥技术和滴灌系统来实现精准灌溉和施肥,这样不仅能够减少肥料浪费,还能有效控制生产成本。此外,对于病虫害防治,应建立完善的监测预警机制,及时采取物理或生物防治措施,避免过度使用化学农药造成环境污染。
再者,关于收获阶段,规程要求采用联合收割机完成作业。实践中,可以考虑引入智能化收获设备,这些设备不仅能提高收获效率,还可以自动记录产量信息,为后续数据分析提供依据。另外,对于收获后的秸秆处理问题,除了传统的粉碎还田外,还可以探索其他综合利用方式,如制作饲料或者生物质能源原料等,进一步增加经济效益。
最后,为了更好地适应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规程允许各地结合自身特点对某些技术细节作出适当修改。例如,对于水资源匮乏地区,可以侧重发展节水型栽培模式;而对于劳动力短缺的地方,则更需依赖机械化手段来提升整体生产力。
综上所述,《杨凌农科农业科技创新灌区春玉米密植高产机械化栽培技术规程》提供了较为全面的技术指导框架,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仍存在诸多可以灵活调整的空间。通过合理规划和创新实践,不仅可以确保春玉米获得高产稳产,还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