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水稻高产耕层构建的技术要求、操作流程及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水稻种植过程中耕层优化和高产目标的实现。
Title:Rice High-yield Plow Layer Construc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水稻高产耕层构建是实现优质高产的重要基础,TPJDZ 0040-2021《水稻高产耕层构建技术规程》为科学构建耕层提供了规范指导。在实际操作中,通过灵活执行、优化流程和降低成本,可以进一步提升技术应用效果。
首先,在耕作深度方面,规程建议一般为20-25厘米,但可根据土壤类型适当调整。对于沙质土,可适度增加至25-30厘米,以增强保水能力;而对于粘质土,则可控制在20厘米左右,避免过度翻动导致结构破坏。这种灵活调整既能满足作物生长需求,又能有效降低能耗。
其次,在施肥环节,规程推荐采用分层施肥法,但具体比例和方式需因地制宜。例如,在有机肥充足的情况下,可适当减少化肥用量,并将部分化肥深施于根系集中区域,提高肥料利用率。同时,结合测土配方技术,根据土壤养分状况精确调整施肥量,既能节省成本又可避免过量施肥造成的环境污染。
再者,关于耕作机械的选择与使用,规程虽规定了主要技术参数,但实际操作时应考虑机械作业效率和经济性。在小面积种植区,可选用小型旋耕机进行精细作业;而在大规模种植区,则宜采用大型联合整地机具,通过合理调度减少空驶率。此外,定期维护保养机械设备,确保其处于最佳工作状态,也是降低长期运行成本的有效措施。
最后,在耕后管理上,规程提倡采取保护性耕作措施,如覆盖地膜或秸秆还田等。这些方法不仅能保持土壤湿度、抑制杂草生长,还能显著减少后续除草剂和灌溉用水的投入。特别是在水资源紧张地区,通过改进覆盖材料和技术手段,可以进一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达到节水增效的目的。
综上所述,TPJDZ 0040-2021规程为构建水稻高产耕层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框架,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存在诸多优化空间。通过合理调整耕作参数、精准控制投入要素、科学选择设备方案以及加强后期管理,不仅能够提高耕层构建的质量和效率,还能够在保证产量的同时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