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粳稻养分优化栽培的技术要求,包括土壤管理、施肥原则、养分供应方案及田间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内粳稻种植区域的养分优化栽培技术指导。
Title:Rice Nutrient Optimization 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粳稻养分优化栽培技术规程》(TPJDZ 0038-2021)为粳稻栽培提供了标准化的技术指导,但在实际应用中,应结合具体条件灵活调整以实现资源最优化配置。首先,在施肥环节,可根据土壤检测结果动态调整氮磷钾比例,避免盲目施用造成浪费。例如,在高有机质土壤中可适当减少化肥用量,通过绿肥种植补充养分。
其次,在灌溉管理上,需根据天气状况和田间积水情况灵活调整灌溉频次与水量。在雨水充沛季节可减少灌水次数,利用自然降水满足作物需求;干旱时期则应采用滴灌或渗灌等节水灌溉方式,提高水分利用率。同时,推广使用智能灌溉系统,实时监测土壤湿度并自动调节灌溉量,降低人工成本。
再者,在病虫害防治方面,建立预测预警机制,及时掌握病虫害发生规律。优先采用生物防治方法,如释放天敌昆虫或使用微生物制剂,既能有效控制病虫害,又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对于确需用药的情况,选择高效低毒药剂,并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避免过量使用导致环境污染和抗药性问题。
此外,加强田间管理的科学化水平也是降低成本的关键。合理安排茬口,实行轮作休耕制度,有助于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地力。同时,引进机械化设备进行整地、插秧、收获等作业,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降低了劳动力投入。定期开展技术培训,提升农户技术水平,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从而进一步优化栽培流程,提高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