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食用菌栽培用麦麸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以小麦麸皮为原料,用于食用菌栽培的麦麸产品质量控制。
Title:Edible Fungi Cultivation Wheat Bran Specific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基于TLNSLX 014-2021标准的食用菌栽培麦麸应用优化策略》
在食用菌栽培过程中,麦麸作为一种重要的辅助原料,其品质直接影响栽培效果。TLNSLX 014-2021标准为麦麸的质量提供了科学规范,但实际操作中仍有优化空间。
首先,在采购环节,应根据标准要求严格筛选供应商,确保麦麸的新鲜度和无污染性。同时,可以建立多渠道供应体系,当某一供应商出现供货问题时,能迅速切换到其他合格供应商,保障生产连续性。此外,还可以尝试与大型粮食加工企业合作,获取稳定且优质的大宗麦麸供应。
其次,在存储环节,需严格按照标准规定控制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为降低储存成本,建议采用分区储存的方式,将不同批次的麦麸分开存放,便于按需取用。同时,可以探索使用低成本的储藏技术,如自然通风干燥法或生物防虫技术,替代传统的化学方法,既能保证质量又可减少开支。
再者,在使用环节,要依据标准合理配比麦麸与其他辅料的比例。通过试验研究,找到最适宜的配比方案,既满足食用菌生长需求又避免浪费。此外,还可以尝试对麦麸进行预处理,比如粉碎至更细小颗粒或者发酵处理,以提高其营养价值和利用率,从而减少用量并降低整体成本。
最后,在监测环节,定期按照标准检测麦麸的各项指标,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可以引入智能化监测系统,实时掌握麦麸的状态变化,一旦发现问题就能快速响应,避免造成更大损失。同时,还应建立完善的反馈机制,将每次监测结果记录归档,作为后续改进的重要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通过灵活执行TLNSLX 014-2021标准,优化采购、存储、使用和监测等各个环节,可以在保证食用菌栽培质量的前提下,有效降低麦麸使用的综合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