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建窑建盏的术语和定义、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福建省境内生产的建窑建盏产品。
Title:Jian Kiln Jian Zhan
中国标准分类号:Y21
国际标准分类号:97.195
发布单位:中国陶瓷工业协会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在TCCIA 0025-2024《建窑建盏》标准中,相较于2019版,新标准在“产品分类”与“工艺要求”方面进行了较大调整。其中,关于“建盏釉色分类”的变化尤为显著,成为新老版本之间最突出的差异之一。本文将围绕这一条文的变化进行深入解读,分析其背后的行业背景、技术逻辑及对市场和生产的影响。
2019版标准中,建盏的釉色分类主要依据传统认知,划分为“乌金釉”、“兔毫釉”、“鹧鸪斑釉”、“油滴釉”、“曜变釉”等类别,虽有一定规范性,但缺乏明确的技术指标支撑,导致实际执行中存在主观判断空间,影响了产品的统一性和市场认可度。
而TCCIA 0025-2024标准在釉色分类上引入了更为科学的划分方式,不仅保留了传统名称,还增加了“釉面光泽度”、“釉层厚度”、“颜色均匀度”等量化指标,使得每种釉色都有明确的评判标准。例如,“乌金釉”被定义为“表面呈黑褐色,釉面光亮,无明显开片或杂质”,并规定了其反射率范围;“兔毫釉”则需满足“纹路清晰、分布均匀、长度不小于3mm”等具体条件。
这种变化的背后,反映了标准化工作从“经验型”向“数据型”转变的趋势。过去,建盏的审美标准多依赖于匠人经验和市场口碑,而如今,通过引入物理参数和技术指标,不仅提升了标准的可操作性,也增强了产品质量的可控性。对于生产企业而言,这意味着必须在烧制过程中更加注重工艺控制,如温度曲线、釉料配比、窑内气氛等,才能稳定产出符合标准的产品。
此外,新标准对“曜变釉”的定义也进行了细化。此前,曜变因稀有且难以复制,常被视为“天工之作”,缺乏统一标准。新标准则明确了“曜变釉”应具备“在特定光照条件下呈现动态光斑、色彩丰富、层次分明”的特征,并给出了相应的检测方法,如使用光谱仪测量反射光谱变化,从而实现更客观的评价。
总体来看,TCCIA 0025-2024标准在釉色分类上的调整,不仅是对传统技艺的尊重,更是对现代质量管理体系的融入。它为建盏产业提供了更清晰的发展方向,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可靠的选购依据。对于从业者而言,理解并掌握这些新标准,将是提升产品竞争力的关键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