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湖库型水源地富营养化防治的基本原则、技术要求和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粤港澳大湾区内湖库型水源地的富营养化防治及相关管理工作。
Title:Technical Guideline for Eutrophica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Important Reservoir-type Water Sources in the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中国标准分类号:Z5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60.1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粤港澳大湾区湖库型水源地富营养化防治技术优化探析》
在实施TCAQI 178-2021《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湖库型水源地富营养化防治技术导则》的过程中,我们应充分挖掘其弹性空间,以实现更高效、更经济的治理效果。首先,在监测体系上,可以采用灵活的多点位动态监测模式,将固定监测站与移动监测设备相结合,这样既能全面掌握水质变化,又能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监测频率和范围,降低长期运行成本。
其次,在污染源控制环节,可根据不同区域的污染特点,制定差异化的治理策略。例如,对于农业面源污染较重的区域,可优先推广生态沟渠建设和植被缓冲带建设;而对于工业污染突出的区域,则应强化污水处理设施的升级改造。通过这种分区施策的方式,可以提高治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再者,在生态修复措施方面,可以探索更多低成本高效益的方法。比如利用水生植物构建人工湿地,既能吸收氮磷等营养物质,又能为生物提供栖息环境。同时,还可以结合微生物技术,促进水体自我净化能力的恢复。这些方法不仅能够减少直接投入,还能带来额外的生态效益。
最后,在管理机制上,建议建立多方参与的协同管理模式。政府、企业、科研机构以及公众共同参与到水源地保护中来,形成合力。通过设立专项资金、开展技术培训等方式,激发各方的积极性,从而在整体上提升治理效率,降低运营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