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荔枝蒂蛀虫和荔枝炭疽病的综合防治技术要求,包括病虫害的发生规律、监测与预警、防治原则、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及管理措施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广东省内荔枝种植过程中蒂蛀虫和炭疽病的综合防治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Integrated Control of Litchi Borer and Litchi Anthracnos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THNBX 105-2021《荔枝蒂蛀虫、荔枝炭疽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为荔枝种植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指导。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通过灵活调整和优化流程来降低防治成本。
首先,在监测预警环节,可以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和历史数据,建立本地化的预测模型。例如,利用物联网设备实时采集温湿度等信息,通过人工智能算法提前预测害虫发生趋势,从而实现精准防控,避免盲目喷洒农药。
其次,在物理防治方面,可以因地制宜地采用不同措施。对于果园规模较大的情况,可以安装太阳能杀虫灯,形成集中诱捕系统;而小规模果园则适合使用黄板诱杀成虫。同时,定期清理果园内的枯枝落叶,破坏害虫越冬场所,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化学防治上,应根据虫害发生的不同阶段选择合适的药剂。比如,在幼虫期使用触杀性较强的药剂,在成虫羽化高峰期选用胃毒效果好的产品。此外,还可以采取轮换用药策略,减少抗药性的产生,延长药效持续时间。
生物防治也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方向。可以引入天敌昆虫如赤眼蜂来控制害虫数量,或者施用微生物制剂抑制病原菌生长。这些方法不仅环保安全,而且长期来看有助于构建健康的生态系统。
最后,在管理层面要注重培训和技术推广工作,提高果农的专业技能。鼓励果农参与防治方案的设计与实施过程,让他们成为防控体系的一部分。这样既能增强果农的责任感,也能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进一步提升防治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