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岩溶塌陷防治工程设计的基本原则、勘察要求、防治方案选择、工程设计内容及施工图设计深度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岩溶塌陷防治工程的设计工作。
Title:Design Code for Karst Subsidenc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Engineering (Trial)
中国标准分类号:P52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岩溶塌陷防治工程设计规范》(TCAGHP 077-2020)为岩溶塌陷治理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指导。在实际应用中,该规范留有一定的弹性空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灵活执行、优化流程和降低成本:
一、勘察阶段的弹性空间
1. 在地质条件相对简单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减少勘探点的数量,但需确保关键区域得到有效覆盖。
2. 对于已有详细资料的地区,可以参考历史数据进行补充调查,避免重复工作。
二、设计阶段的优化措施
1. 针对不同类型的岩溶塌陷,采用组合式设计方案。例如,在溶洞区可结合注浆加固与抗滑桩等方法,既保证效果又降低单一措施的成本。
2. 利用BIM技术进行三维建模,提前模拟施工过程中的可能问题,从而调整设计方案,减少后期修改带来的额外费用。
三、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
1. 合理安排施工顺序,优先处理危险性较高的地段,既能保障安全又能提高资源利用率。
2. 推广使用新型环保材料和技术,如生态混凝土护坡等,不仅能够有效防护还能节省开支。
3. 加强现场管理,通过科学调度人员设备,缩短工期,减少窝工现象的发生。
四、监测维护环节的创新思路
1. 结合物联网技术建立智能化监测系统,实时掌握场地变化情况,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2. 定期开展培训活动,提升相关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确保长期稳定运行。
总之,《岩溶塌陷防治工程设计规范》(TCAGHP 077-2020)为相关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具体实施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策略,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