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活性炭吸脱附装置专用蜂窝活性炭的质量分级及“领跑者”评价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活性炭吸脱附装置专用蜂窝活性炭产品质量分级和“领跑者”评价的依据。
Title: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quality grading and \"leading enterprise\" evaluation of honeycomb activated carbon for adsorption-desorption equipment
中国标准分类号:Z7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40.99
发布单位:中国标准化协会(CAS), 浙江省相关标准化机构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在TACEF 191-2025《活性炭吸脱附装置专用蜂窝活性炭》标准中,质量分级及“领跑者”评价要求是推动行业技术进步、提升产品质量的重要依据。本文聚焦于新老版本标准中关于“吸附容量”这一关键性能指标的差异及其应用方法,深入解读其变化背景、技术内涵及实际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旧版标准(如TACEF 191-2018)对吸附容量的要求较为笼统,主要以“≥400 mg/g”作为基本门槛,未进一步区分不同应用场景下的性能需求。而新版标准TACEF 191-2025则更加精细化,将吸附容量细分为“基础型”和“高性能型”,分别对应不同的应用场景,如普通工业废气处理与高浓度、复杂组分的有机废气治理。
这一调整的背后,反映了当前环保治理对活性炭性能提出更高要求的趋势。特别是在VOCs治理领域,随着排放标准日益严格,传统低吸附容量的蜂窝活性炭已难以满足高效净化的需求。因此,新版标准通过设定更明确的性能等级,引导企业向高性能产品转型,同时也为用户提供了更具针对性的选择依据。
在实际应用中,如何正确理解和执行该条文至关重要。首先,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需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吸附容量测试,确保数据真实可靠。其次,用户在选购时应结合自身工况,选择符合吸附容量等级的产品。例如,在处理高浓度苯系物或氯代烃等污染物时,应优先选用“高性能型”蜂窝活性炭,以保证净化效率和运行稳定性。
此外,新版标准还引入了“领跑者”评价机制,鼓励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品性能。这意味着,仅满足最低吸附容量要求的产品可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而具备更高吸附能力、更长使用寿命的“领跑者”产品则更具市场竞争力。
综上所述,TACEF 191-2025对吸附容量指标的细化不仅提升了标准的技术含量,也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企业和用户应充分认识这一变化的意义,积极适应新标准要求,共同推动活性炭吸脱附装置行业的技术升级与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