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江苏大米稻谷生产的技术要求、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储存等环节的技术规程。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内江苏大米稻谷的生产与质量管理。
Title:TJSLX001.1-2018 Jiangsu Rice - Part 1: Rice Produc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江苏大米作为地方特色农产品,其稻谷生产技术规程在保障产品质量的同时,也为生产者提供了优化空间。以TJSLX TJSLX001.1-2018《江苏大米 第1部分:稻谷生产技术规程》为基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在确保符合标准的前提下实现灵活执行和成本优化。
首先,关于品种选择环节,规程中虽然明确了适宜种植的优质稻种,但并未限定具体品牌或批次。生产者可以根据当地土壤条件、气候特点以及市场需求,灵活调整品种搭配比例。例如,在高产区域适当增加产量型品种的比例,在品质要求较高的市场则优先选用口感更佳的品种,这样既能满足市场需求又能合理分配资源。
其次,在田间管理方面,灌溉制度是影响稻谷质量和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规程建议根据不同生育期的需求进行水分调控,但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通过安装智能灌溉系统来提高用水效率,减少人工干预的成本。此外,根据天气预报信息提前调整灌溉计划,避免因过度灌溉导致的肥料流失问题,进一步降低化肥使用量并节省开支。
再者,病虫害防治也是关键环节。规程列出了常见的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但没有具体规定用药种类和剂量。这为生产者提供了自主选择的空间。可以采用生物防治方法替代化学农药,比如引入天敌昆虫或者利用植物提取物制作环保型杀虫剂,既有效控制了病虫害的发生,又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同时也降低了生产成本。
最后,在收获阶段,规程提到要适时收割以保证稻谷品质。然而,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普及,如何选择合适的收获时机与机械类型成为了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通过科学监测稻谷含水量的变化情况,并结合机械性能参数,制定出最经济合理的收获方案,有助于提升工作效率并减少损耗。
综上所述,《江苏大米 第1部分:稻谷生产技术规程》为稻谷生产提供了一个基本框架,在这个基础上,通过深入分析每个生产环节的特点,挖掘其中潜在的弹性空间,不仅可以更好地适应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还能有效地优化流程结构,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