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惠明茶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条件、茶园管理、鲜叶采摘、加工工艺及质量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浙江省内惠明茶的生产和加工。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Huiming Tea Prod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1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基于TCTSS 14-2020惠明茶生产技术规程的优化实践》
TCTSS 14-2020惠明茶生产技术规程为传统制茶工艺提供了科学依据,但在实际应用中仍有优化空间。首先在鲜叶采摘环节,规程虽规定了采摘要求,但可结合天气变化适当调整采摘时间,如阴雨天延后采摘,既能避免水分过多影响后续加工,又能减少人工成本。
其次在萎凋阶段,可根据环境温湿度灵活控制萎凋时间和程度。例如,在温度较低时延长萎凋时间,而湿度较大时缩短萎凋时间。同时,可以采用加温萎凋技术,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缩短萎凋周期,降低能源消耗。
揉捻工序中,规程推荐的揉捻时间和压力可根据茶叶老嫩程度调整。对于较嫩的茶叶,可以适当减短揉捻时间并降低压力,防止茶叶破损。此外,机械化揉捻设备的合理选型和使用也能提高效率,降低人力成本。
发酵环节是惠明茶品质形成的关键,规程要求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并非一成不变。通过安装温湿度自动控制系统,能够实现精准调控,既确保发酵质量又节约能源。同时,可以探索分段发酵技术,根据不同阶段的需求调整参数设置。
干燥工序中,规程建议的温度和时间需根据茶叶含水量灵活调整。采用低温慢烘的方式,不仅能保持茶叶香气,还能降低能耗。此外,可利用余热进行二次干燥,进一步节约资源。
最后在包装环节,规程要求的包装材料和方式也存在优化可能。选用环保可降解材料,既能满足卫生要求又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同时,优化包装设计,减少包装层数和用量,既降低成本又便于运输储存。
总之,TCTSS 14-2020惠明茶生产技术规程为制茶提供了基本遵循,但在实际操作中应结合具体条件灵活调整,通过优化流程和创新技术实现降本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