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浙江茶园化肥减施增效的技术要求、实施方法和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浙江省内茶园的化肥减施增效生产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Reducing Fertilizer Application and Increasing Efficiency in Zhejiang Tea Garde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浙江茶园化肥减施增效技术规程》(TCTSS 11-2020)为茶园化肥管理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在实际应用中,规程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优化空间。
首先,在肥料种类选择上,规程建议优先使用有机肥和缓释肥。操作者可以根据当地资源情况,灵活调整肥料种类。例如,可以将畜禽粪便发酵制成有机肥,既降低原料成本又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同时,通过混配不同类型的化肥,如将氮肥与磷钾肥合理搭配,既能满足茶树生长需求,又能提高肥料利用率。
其次,在施肥时间安排上,规程推荐分次施肥,但具体次数和时间可根据茶叶采摘周期进行微调。比如,在春茶采摘后立即追肥,促进夏茶生长;在秋茶采摘前适当减少施肥量,避免影响茶树越冬。这种动态调整能够更好地适应茶叶生产节奏,提升施肥效果。
再者,在施肥方式上,规程提倡采用沟施或穴施等集中施肥方法。实际操作时,可以根据茶园地形地貌特点,灵活采用喷灌施肥或滴灌施肥等方式。特别是在坡地茶园,滴灌施肥不仅节水节肥,还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进一步降低管理成本。
此外,规程强调了土壤养分检测的重要性,建议每年至少检测一次。操作人员应根据检测结果,及时调整施肥方案。例如,当土壤中某种微量元素含量偏高时,可以减少相应肥料的投入;当某些元素缺乏时,则需针对性补充。这种精准施肥策略有助于避免过量施肥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同时节省不必要的肥料开支。
最后,规程还提到要结合病虫害防治开展综合管理。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将肥料施用与生物防治技术相结合,如利用绿肥植物吸引天敌昆虫,既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又能间接改善土壤肥力。这种多管齐下的管理措施,不仅能优化茶园生态系统,还能进一步降低整体管理成本。
总之,《浙江茶园化肥减施增效技术规程》为茶园化肥管理提供了框架性指导,其实施过程中蕴含着丰富的弹性空间。通过因地制宜的选择肥料类型、灵活调整施肥时间和方式、精准检测土壤养分以及综合运用多种管理手段,可以在保证茶叶产量和质量的同时,有效降低化肥投入成本,实现经济与生态效益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