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污染防治的基本原则、选址要求、工程防渗措施、污染监测及应急处置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垃圾填埋场在规划、建设、运行和封场全过程中的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
Title:Technical Guideline for Groundwater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Landfills - TGIA 004-2020
中国标准分类号:Z 75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60.25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污染防治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环节,TGIA 004-2020《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指南》为这一领域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参考。本文将从实际操作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在遵循该指南的前提下,寻找灵活执行的空间,优化流程并降低运行成本。
首先,在监测体系的构建上,可以考虑采用分区监测的方式。根据填埋场的不同区域特性(如填埋区、渗滤液处理区等),设置相应的监测点位。这样不仅能够更精准地捕捉到各区域的污染状况,还能减少不必要的重复监测工作,从而节省人力物力资源。同时,利用物联网技术和自动化设备进行实时数据采集与传输,可以进一步提高监测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其次,在防渗工程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可以通过选用性价比高的新型防渗材料和技术来替代传统的高成本方案。例如,使用改性土工膜代替普通HDPE膜,既能保证防渗效果又可大幅削减开支;另外,对于已经建成但存在老化问题的防渗层,可以采取局部修复而非全面更换的方法,以延长其使用寿命并节约资金投入。
再者,在渗滤液处理方面,应注重工艺流程的简化与整合。比如将预处理、主处理及深度处理等多个步骤有机结合,形成一体化处理系统;同时加强对预处理环节的关注,通过优化进水水质条件来减轻后续处理负担。此外,还可以探索利用自然生态系统辅助净化的方式,如人工湿地等生态友好型措施,既降低了运行费用又能改善周边环境质量。
最后,在应急响应机制建立时,除了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外,还应该加强日常巡查力度以及培训演练频率,确保一旦发生突发情况能够迅速有效地作出反应。这不仅有助于避免事故扩大化带来的额外损失,也有利于提升整体管理水平。
总之,《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指南》为我们开展相关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但在具体实践中仍需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策略,在保障安全环保的前提下努力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