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水产品中河豚毒素的快速检测方法——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的技术要求、操作步骤、结果判定和注意事项。本文件适用于水产品中河豚毒素的快速筛查检测。
Title:Rapid Detection of Pufferfish Toxin in Aquatic Products - Colloidal Gold Immunochromatography Method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在TGAIA 026-2024《水产品中河豚毒素的快速检测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标准中,有一项重要的更新是关于样品前处理步骤的具体要求。这一变化直接影响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样品前处理步骤的新要求
# 新版标准中的具体规定:
1. 样品均质化:要求使用高速组织捣碎机将样品充分混合均匀,确保样品内部成分分布一致。
2. 提取溶剂的选择:推荐使用乙腈和磷酸盐缓冲液(PBS)按一定比例混合作为提取溶剂,并强调了提取过程中需保持温度控制在4°C以下以防止目标物质降解。
3. 净化过程:新增了固相萃取柱净化环节,通过该步骤去除样品中的杂质,提高检测灵敏度。
# 应用方法详解:
- 均质化操作:
在实际操作时,首先需要根据样本量选择合适容量的组织捣碎机,并保证机器处于良好工作状态。将待测样品放入容器内后启动设备,在设定时间内完成均质化处理。此过程不仅有助于后续提取液制备,还能有效避免因样品不均导致的检测误差。
- 提取溶剂配制及使用:
按照标准给出的比例精确称量乙腈与PBS溶液,充分混合均匀后即为所需提取液。在提取过程中,应将样品与提取液按照适当比例混合,并置于冰浴条件下振荡一段时间,之后离心分离上清液备用。此步骤中低温操作尤为重要,能够最大限度地保留河豚毒素不受破坏。
- 固相萃取柱净化:
将上述获得的上清液通过预先活化的固相萃取柱进行净化处理。在此期间需要注意控制流速,确保目标化合物能被有效吸附并从其他干扰物质中分离出来。净化后的洗脱液即可用于下一步分析测试。
通过以上改进措施,新版标准进一步提高了检测方法的整体性能,特别是在复杂基质如水产品中对于痕量河豚毒素的识别能力有了显著提升。这些技术细节的应用直接关系到最终检测结果的质量,因此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当严格按照标准要求执行每一步骤,以确保检测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