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暗紫贝母种子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要求、选地与整地、播种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与加工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暗紫贝母种子的规范化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eed Production of Fritillaria unibracteata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暗紫贝母是一种重要的药用植物,其种子生产技术对于保障药材质量和产量具有重要意义。TQHNX 004-2020《暗紫贝母种子生产技术规程》的发布为规范暗紫贝母种子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以下从选地整地、种质选择、播种育苗、田间管理及采收加工等方面进行详细解析。
首先,在选地整地环节,应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且pH值适宜的地块。耕翻深度需达到30厘米以上,并结合施用有机肥料改善土壤结构。同时,要清除杂草和病虫害残留物,确保种植环境清洁。
其次,关于种质选择,需选用抗性强、适应性广且品质优良的暗紫贝母品种。种子质量至关重要,必须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即纯度不低于95%,净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85%。
播种育苗阶段,适宜的播种时间为秋季或春季。播种前应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以减少病害发生几率。播种方式可采用条播或撒播,行距保持在20-25厘米之间,覆土厚度控制在1-2厘米范围内。合理密植有助于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田间管理方面,主要包括水分管理和施肥措施。在整个生长周期内,要保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特别是在干旱季节应及时灌溉。追肥时应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前期以氮肥为主促进植株生长,后期增施磷钾肥增强抗逆能力。
最后,在采收与加工环节,通常在秋季地上部分枯萎后进行采挖。采收后的鲜品需要及时清洗并晾晒至适当干度,必要时可通过低温烘干来进一步降低含水量。整个过程中要注意防止机械损伤和二次污染,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稳定可靠。
综上所述,《暗紫贝母种子生产技术规程》TQHNX 004-2020为暗紫贝母的规范化种植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支持,有助于提升药材质量和经济效益。从业者应当严格按照规程操作,不断优化生产流程,推动产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