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鲜食黄秋葵露地栽培的产地环境、整地作畦、播种育苗、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鲜食黄秋葵的露地栽培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Open-field Cultivation of Fresh Edible Okra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鲜食黄秋葵露地栽培技术要点解析》
鲜食黄秋葵作为一种营养丰富的蔬菜,其露地栽培技术对于提高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依据TNTRPTA 0037-2020《鲜食黄秋葵露地栽培技术规程》,以下为关键的技术要点。
首先,在品种选择上,应选用适应性强、抗病性好的优良品种。种子质量需符合国家标准,确保发芽率和纯度达到要求。播种前要进行发芽试验,以保证种子活力。
整地是栽培的基础环节。地块应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且土壤肥沃的沙壤土或壤土。在深耕细作的基础上施足基肥,一般每亩施用腐熟有机肥3000公斤以上,并配合氮磷钾复合肥50公斤。耕翻后整平地面,做成宽1.2米左右的畦面。
播种时间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确定,通常在春季气温稳定回升至15℃以上时进行。可采用直播或育苗移栽方式。直播时按行距40厘米、株距30厘米开穴播种,每穴播3-4粒种子,覆土厚度约2厘米。育苗移栽则需提前在温室或温床内培育壮苗,待幼苗长出3-4片真叶时定植。
田间管理是保障产量的关键。黄秋葵生长期间需要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及时排除积水。追肥分次进行,苗期以氮肥为主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开花结果期增施磷钾肥增强抗性和果实品质。同时注意中耕除草,防止杂草与作物争肥争水。
病虫害防治要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通过合理轮作、清洁田园等农业措施减少病源基数,选用高效低毒农药科学用药,尤其要注意开花结果期的病虫害监控,避免药剂残留超标。
适时采收对提升商品价值至关重要。一般从开花后7-10天开始采摘嫩果,采摘时保留花萼,避免损伤植株。采收频率决定了产量高低,应做到勤采勤收,保持果荚鲜嫩。
遵循上述技术规程,结合实际生产情况灵活调整,能够有效提升鲜食黄秋葵的种植效益,满足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