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宁夏引黄灌区耐咪唑啉酮类除草剂水稻除草的技术要求、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本文件适用于宁夏引黄灌区内使用咪唑啉酮类除草剂进行水稻田杂草防控的相关生产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Herbicide Use in Rice Fields Resistant to Imidazolinone Herbicides in Ningxia Yellow River Irrigation Area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宁夏引黄灌区是全国重要的水稻产区之一,近年来随着咪唑啉酮类除草剂的广泛应用,其高效除草效果得到了广泛认可。然而,这类除草剂对施用技术和环境条件要求较高。为规范相关技术操作,TNAASS 119-2024《宁夏引黄灌区耐咪唑啉酮类除草剂水稻除草技术规程》应运而生,相比旧版标准(假设为TNAASS 119-2018),在具体技术细节上有了显著改进。
本文将聚焦于“土壤湿度控制”这一关键环节的新旧版本差异,并深入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操作方法和重要意义。
土壤湿度控制:新旧标准的主要变化
在旧版标准中,对于土壤湿度的要求较为笼统,仅提到“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并未给出具体的量化指标或判断标准。而在新版标准中,明确规定了施药前土壤含水量应在田间持水量的65%-75%之间。这一变化源于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在此范围内施药能够显著提高除草剂的吸收效率,同时减少药害风险。
新标准下土壤湿度控制的操作方法
1. 提前监测土壤湿度
在施药前3-5天,需使用土壤水分测定仪或简易的土块捏压法来检测土壤湿度。具体方法是用手抓起一把表层土壤,用力握紧后松开,如果土壤能成团但轻轻一碰即散开,则表明湿度适中。此外,还可参考气象数据预测未来几天的降雨情况,确保施药期间土壤湿度处于目标范围。
2. 灌溉调节
若土壤过干,可通过小水漫灌的方式逐步补充水分,避免一次性大量灌溉导致养分流失。若土壤过湿,则需排水晾晒,直至达到适宜湿度。需要注意的是,灌溉时应避开强光时段,以免造成蒸发过快影响效果。
3. 结合气候条件调整策略
在高温干旱季节,可以适当增加灌溉频率,但要防止积水过多;而在多雨季节,则需加强沟渠疏通工作,保证排水顺畅。此外,施药当天早晨露水未干时不宜作业,因为湿润的杂草叶片可能稀释药液浓度,影响除草效果。
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严格控制土壤湿度不仅有助于提升咪唑啉酮类除草剂的使用效率,还能有效降低药害风险。例如,当土壤过于干燥时,除草剂难以被杂草充分吸收,从而削弱杀草能力;而土壤过湿则可能导致药液随水流扩散,伤害水稻根系。因此,按照新版标准执行土壤湿度管理,既可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又能实现节本增效的目标。
总之,《宁夏引黄灌区耐咪唑啉酮类除草剂水稻除草技术规程》通过细化土壤湿度控制要求,为农户提供了更加科学合理的指导方案。希望广大种植户能够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共同推动宁夏地区水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