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中小学校教室照明质量的分级评价指标、检测方法和评价规则。本文件适用于中小学校普通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等学习场所的照明质量评价。
Title:TSIEATA 000001-2020 Evaluation Criteria for Lighting Quality in Classrooms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6
国际标准分类号:91.2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中小学校教室照明质量分级评价是保障学生视力健康和学习环境舒适性的重要环节。TSIEATA 000001-2020作为一项重要的技术标准,为科学评估教室照明质量提供了依据。以下是对该标准中有关教室照明质量分级评价的深度解读。
首先,照明质量的分级评价主要基于照度、照度均匀度、眩光控制以及显色指数等关键指标。标准将这些指标划分为不同等级,以满足不同使用需求。例如,对于普通教室,最低要求通常包括达到规定的平均照度值,并确保照度均匀度不低于某一比例。而对于实验室或美术教室等特殊用途教室,则需要更高的显色指数来保证色彩的真实还原。
其次,在眩光控制方面,标准提出了UGR(统一眩光评价)值的要求。合理的UGR值可以有效减少视觉疲劳,提高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度。同时,通过合理布置灯具位置及选择合适的灯具类型,能够进一步优化照明效果。
此外,标准还强调了维护系数的重要性。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灯具可能会出现老化现象导致亮度下降。因此,在设计之初就应充分考虑维护周期内保持良好照明状态所需的技术措施。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物理参数之外,心理因素也被纳入考量范围之内。比如,灯光颜色的选择不仅要符合国家标准,还需结合季节变化和个人偏好等因素综合考虑,营造出既有利于学习又能让人感到愉悦的氛围。
总之,《TSIEATA 000001-2020》通过对多个维度进行全面考量,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完整而严谨的中小学校教室照明质量分级评价体系。这不仅有助于改善现有设施状况,也为新建项目提供了明确指导方向。在未来发展中,我们应当继续关注新技术的应用,不断优化这一领域内的实践操作流程,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师生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