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优质食味水稻机插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品种选择、育秧技术、大田管理、病虫草害防治及收获贮藏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内优质食味水稻的机械化插秧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Machine-transplanting of High-quality Taste Ric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优质食味水稻机插秧技术规程解读与实践》
在现代农业生产中,水稻种植技术的不断革新对提升稻米品质和产量具有重要意义。TNTRPTA 0028-2020《优质食味水稻机插秧技术规程》作为一项重要的行业标准,为实现水稻生产的高效率、高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
首先,在品种选择上,该规程强调要选用适合机械化作业且具备优良食味特性的水稻品种。这些品种通常具有较高的直链淀粉含量、良好的外观品质以及优异的蒸煮与食用特性。例如,一些经过审定推广的优质稻种,如南粳46、甬优1540等,均符合这一要求。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当地的生态条件和市场需求合理安排种植布局,确保所选品种既能适应机械化栽植又能满足消费者对美味稻米的需求。
其次,在育秧环节,规程提出了标准化的育秧方式。采用工厂化育秧或大田集中育秧的方式可以有效控制播种量、苗床厚度及温度湿度等因素,从而培育出健壮整齐的秧苗。具体而言,秧龄一般控制在25至30天之间,每穴苗数保持在3到5株为宜。此外,还需注意病虫害防治工作,通过施用生物农药或物理方法减少化学药剂使用,保证秧苗健康生长。
再次,在机械插秧方面,规程详细规定了机具调整、田间管理等方面的内容。插秧机的行距设置通常为30厘米左右,株距则根据品种特性和栽培密度灵活调整。为了提高插秧质量,要求驾驶员熟练掌握机器性能,并定期检查维护设备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同时,在插秧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漏插、重插现象的发生,力求做到均匀分布、深浅适宜。
最后,在后续管理措施上,规程还特别提到要注重水肥管理和病虫草害综合防控。在水分管理上,应采取浅湿交替灌溉法,促进根系发育的同时防止烂根现象;施肥时则需遵循“前促后控”的原则,前期追施氮肥以促进分蘖,后期适当减少氮肥用量以防贪青晚熟。对于病虫害防治,则提倡采用绿色防控技术,比如释放天敌昆虫、安装诱捕器等手段来替代传统化学防治方法。
综上所述,《优质食味水稻机插秧技术规程》不仅涵盖了从品种选择到最终收获全过程的技术要点,而且贯穿了绿色环保的理念。只有严格按照该规程执行,才能真正实现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水稻种植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