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结构健康检测与监测的技术要求、方法和评价准则。本文件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地下结构的健康检测与监测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Health Inspection and Monitoring of Underground Structures in Urban Rail Transit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结构健康检测监测技术规范》(TCSPSTC 43-2019)是指导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结构健康检测与监测工作的重要技术文件。该规范明确了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结构在建设、运营及维护阶段的健康检测和监测要求,对于保障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一、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结构的健康检测与监测工作。它涵盖了从施工期到运营期的全过程管理,包括但不限于车站、区间隧道、联络通道等设施的检测与监测。
二、基本规定
1. 检测与监测原则:强调预防为主、科学合理、全面覆盖的原则,确保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影响结构安全的问题。
2. 责任主体:明确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以及运营单位各自的责任和义务,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3. 数据管理:要求建立完整的档案资料管理制度,确保所有相关信息准确无误地记录保存,并便于后续查阅使用。
三、检测内容与方法
# (一)施工期检测
1. 地质条件调查:通过钻探取样、物探等方式获取详细的地质信息。
2. 基坑开挖监测:对基坑变形情况进行实时监控,防止出现过大沉降或位移。
3. 隧道掘进监测:利用激光扫描仪等先进设备跟踪盾构机推进过程中的姿态变化。
# (二)运营期监测
1. 结构完整性检查:定期开展外观巡视,注意是否存在裂缝、渗漏等情况。
2. 动态性能评估:借助传感器网络收集振动频率、温度湿度等参数,分析结构长期稳定性。
3. 环境影响考量:考虑周边环境因素如地下水位变动、地面荷载增加等对结构的影响。
四、技术要求
1. 数据采集精度:所有测量结果均需达到规定的精度等级,误差不得超过允许范围。
2. 报告编制规范:任何提交给相关部门的技术报告都必须符合特定格式要求,包含必要图表说明。
3. 应急预案制定:针对可能出现的各种紧急情况提前做好应对措施准备。
五、注意事项
- 在执行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行业标准;
- 注重团队协作,加强跨部门沟通交流;
- 不断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提高工作效率质量。
总之,《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结构健康检测监测技术规范》(TCSPSTC 43-2019)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事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在实际应用中还需结合具体项目特点灵活运用,持续优化改进相关流程方法,以更好地服务于公众出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