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钢结构建筑施工过程中测量及监测的技术要求、方法和质量控制措施。本文件适用于钢结构建筑工程的施工测量与监测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nstruction Measurement and Monitoring of Steel Structure Building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7
国际标准分类号:91.08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钢结构建筑施工测量与监测技术规范》(TCSPSTC 41-2019)是一部专门针对钢结构建筑施工过程中测量与监测的技术性文件,旨在统一和规范钢结构建筑施工中的测量作业流程、方法和技术要求,以确保工程质量、安全以及工程进度的顺利进行。以下从几个关键方面对这一规范进行解读。
一、适用范围与基本原则
该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各类钢结构建筑工程的施工测量及监测工作。其核心原则包括:科学性、准确性、安全性、经济性和可操作性。在实际应用中,所有参与钢结构建筑施工的企业和个人都应严格遵循这些原则,确保测量数据的真实可靠,并为后续施工提供精确依据。
二、测量准备工作
在开始任何测量之前,必须做好充分准备。这包括但不限于:熟悉设计图纸和技术文件;了解施工现场环境条件;制定详细的测量方案;准备必要的仪器设备并校准检查;组建专业测量队伍等。此外,还需注意保护好基准点和其他重要标志物,避免因人为因素导致误差或丢失。
三、控制网布设
控制网是整个施工测量体系的基础,合理布设控制网对于保证整体精度至关重要。根据建筑物规模大小及复杂程度不同,可以选择平面控制网或者三维控制网形式。通常情况下,平面控制网采用导线法或三角形网法建立;而当涉及到高程控制时,则需结合水准测量技术来完成。同时,在布设过程中还应注意避开障碍物影响视线通视情况,并留有足够的余地以满足日后调整需求。
四、构件安装定位
钢结构构件安装定位是施工测量工作的重点之一。首先需要确定每个构件的具体位置坐标值,然后通过全站仪或其他精密仪器将这些坐标值准确反映到现场实际工况当中去。在此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单个构件自身的几何形状参数,还要综合考量相邻构件之间相互关系以及整体结构稳定性等因素。另外,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不断复核已安装完毕部分的状态是否符合预期目标,及时发现并纠正偏差问题。
五、变形监测
随着施工进程推进,建筑物可能会发生不同程度上的变形现象。因此,在整个建设周期内都需要持续开展变形监测活动。变形监测主要包括水平位移观测、垂直沉降量测定等内容。为了提高监测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建议采用多源信息融合分析手段,比如结合GPS定位系统、激光扫描技术和重力场变化规律等多种方式共同作用。此外,还应该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妥善保存每次监测所得资料以便日后查阅参考。
六、质量控制措施
为了确保测量成果达到预期效果,在实施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质量管控力度。例如定期组织技术人员参加培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加强对仪器仪表维护保养工作;严格执行审核程序把关每一个环节的质量状况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概率,并最终实现高质量高标准完成任务的目标。
总之,《钢结构建筑施工测量及监测技术规范》(TCSPSTC 41-2019)为我们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指导框架,在今后从事相关领域工作时应当认真学习领会其中内容,并将其灵活运用到实践中去,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壮大事业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