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黄芪中7种黄酮类物质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方法,包括样品处理、仪器条件、分析步骤及结果计算。本文件适用于黄芪及其相关制品中黄酮类物质的定量分析。
Title:Determination of Seven Flavonoids in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本文以《TNAIA 0347-2024 黄芪中7种黄酮类物质含量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与旧版标准的差异为切入点,重点分析“流动相系统改进”这一关键变化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操作细节。
在TNAIA 0347-2024中,流动相系统由原来的甲醇-水体系调整为乙腈-磷酸二氢钾缓冲溶液体系。这种改变主要基于提高分离度和改善峰形稳定性两方面的考量。具体而言,在旧版标准中,由于甲醇作为有机溶剂具有较高的挥发性,在长时间运行后可能导致泵头堵塞及基线漂移等问题。而新版标准采用乙腈作为主要有机改性剂,并引入磷酸二氢钾缓冲溶液来调节pH值至最佳范围(约3.0),从而显著提升了目标化合物的保留时间和峰形对称性。
以测定样品中槲皮素为例,按照新版标准的操作流程,首先需准确称取一定量的黄芪粉末并用甲醇超声提取,然后通过0.45微米滤膜过滤后进样。高效液相色谱仪设置条件如下:色谱柱选用C18反相柱;柱温设定为35摄氏度;检测波长设为365纳米;流速保持在1毫升每分钟。在此条件下,乙腈-磷酸二氢钾缓冲溶液按梯度洗脱程序运行,即初始比例为20%乙腈维持5分钟后逐渐增加至90%,再保持该比例5分钟完成整个分析周期。
通过对这些参数的优化调整,不仅能够有效避免传统方法中存在的技术难题,还大幅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重复性,为黄芪药材质量控制提供了更加可靠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