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火电机组灵活性改造后一次调频性能的验收要求、试验方法及评价指标。本文件适用于已完成灵活性改造的单机容量50MW及以上的火电机组一次调频性能验收。
Title:TEPIAJL 6-2020 Code for Acceptance of Primary Frequency Regulation Performance of Flexible Retrofitting Units in Thermal Power Plants
中国标准分类号:F14
国际标准分类号:27.1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近年来,随着电力系统对灵活性的需求不断增加,火电机组的灵活性改造成为提升电网调节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一次调频作为保障电网频率稳定的关键技术,在火电机组灵活性改造后显得尤为重要。为此,TEPIAJL 6-2020《火电机组灵活性改造后一次调频性能验收规范》应运而生,为火电机组灵活性改造后的一次调频性能验收提供了明确的技术依据和操作指导。
规范背景与意义
随着新能源发电比例的不断提高,电网运行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一方面,新能源发电具有间歇性和波动性,对电网频率控制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传统火电机组需要通过灵活性改造来适应新的运行模式,以更好地参与电网调峰、调频等辅助服务。一次调频作为电网频率的第一道防线,其性能直接影响到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一次调频性能验收规范,对于确保火电机组在灵活性改造后的调频能力至关重要。
规范主要内容
1. 适用范围
该规范适用于采用灵活性改造后的燃煤、燃气等类型火电机组,规定了这些机组在完成灵活性改造后进行一次调频性能验收的基本要求和技术指标。
2. 术语定义
明确了一次调频、调频死区、响应时间、最大负荷调整幅度等一系列专业术语的概念,为后续条款的理解和执行奠定了基础。
3. 验收条件
- 改造后的机组需满足国家及行业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 必须具备完善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并能够实现与调度中心的数据交互;
- 需配备必要的监测设备,用于记录和分析一次调频过程中的各项参数。
4. 试验项目与方法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 调频死区测试:验证机组在不同工况下的一次调频死区大小是否符合标准;
- 响应时间测定:测量从电网频率偏差超出死区到机组开始动作的时间间隔;
- 最大负荷调整能力评估:检查机组能否达到设计的最大负荷调整幅度;
- 持续性考核:考察机组长时间内维持良好调频状态的能力。
5. 数据采集与处理
强调了数据采集的重要性,要求使用高精度仪器连续记录试验期间的所有关键参数,并按照规定格式整理分析结果。
6. 合格判定准则
根据上述各项试验的结果,给出了具体的合格判定标准。只有当所有指标均达到或超过规定值时,才能认定该机组的一次调频性能验收合格。
7. 特殊情况处理
对于某些特殊情况下(如极端天气条件下),允许适当放宽部分指标要求,但必须经过专家论证并获得相关部门批准。
实施建议
为了保证规范的有效实施,各相关单位应当采取以下措施:
- 加强人员培训,确保工作人员熟悉规范的各项要求;
- 定期开展内部自查自纠活动,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
- 积极应用新技术新方法,提高一次调频性能的整体水平;
- 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妥善保存每次验收的相关资料备查。
总之,《火电机组灵活性改造后一次调频性能验收规范》不仅填补了国内在此领域的空白,也为推动整个电力行业向更加智能化、高效化方向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希望广大从业者能够认真学习领会其精神实质,共同努力促进我国电力事业健康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