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苗圃病虫害防治的管理要求、防治原则、监测与预警、防治措施及效果评价。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范围内苗圃的病虫害防治管理工作。
Title:Nursery Pest and Disease 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TBJZMXH 103-2019苗圃病虫害防治管理规范》是一份专门针对苗圃病虫害防治的行业标准,旨在指导苗圃生产过程中科学、有效地进行病虫害防控,保障苗木健康生长。以下为根据该标准提炼出的关键内容和实际应用建议:
标准概述
本标准规定了苗圃内病虫害防治的基本原则、技术措施以及管理要求。适用于各类园林绿化苗木、花卉苗木等经济价值较高的植物栽培基地。
病虫害预防
1. 环境控制:保持苗圃清洁卫生,及时清除杂草、落叶及病残体,减少病原菌与害虫滋生场所。
2. 合理布局:根据不同树种对光照、水分的需求合理安排种植密度,避免因密度过大造成通风不良。
3. 选用抗病品种:在选择种苗时优先考虑具有较强抗性的品种,从源头上降低发病几率。
4. 土壤改良:定期检测土壤肥力状况,适时补充有机肥料或微量元素,增强植株自身免疫力。
检测与诊断
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包括但不限于:
- 定期巡查圃地,观察叶片、茎干是否有异常;
- 利用显微镜检查病斑组织内部结构变化;
- 必要时送样至专业机构做进一步分析确认病因。
防治方法
# 物理防治
- 设置防虫网罩阻止害虫入侵;
- 使用诱捕器捕捉成虫;
- 对于轻微受害部位可采用人工摘除等方式处理。
# 化学防治
- 在病虫害高发季节前施用保护性杀菌剂;
- 发现初期症状后立即采取针对性药剂喷洒;
- 注意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农药以延缓抗药性产生。
# 生物防治
推广利用天敌昆虫如瓢虫、蜘蛛等控制害虫数量;也可以通过微生物制剂抑制病原微生物繁殖。
日常管理
- 建立健全档案制度,详细记录每次用药情况及效果反馈;
- 加强员工培训,提高操作技能水平;
- 根据气候变化调整灌溉频率,防止湿度过大引发真菌性疾病。
注意事项
- 所有化学药品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并严格按照说明书剂量配制使用;
- 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干预,给自然力量留足恢复空间;
- 定期评估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率,不断优化改进方案。
通过严格执行上述各项措施,《TBJZMXH 103-2019苗圃病虫害防治管理规范》能够帮助从业者显著提升苗圃管理水平,确保优质苗木供应,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