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青海越夏菌源基地小麦条锈病绿色防治的技术要求、监测方法、防控措施及效果评价。本文件适用于青海省小麦条锈病的绿色防控及相关管理工作。
Title:Gree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Specification for Wheat Stripe Rust in Qinghai Summer Fungus Source Bas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青海越夏菌源基地的小麦条锈病绿色防治技术是保障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在TQHNX 046-2024《青海越夏菌源基地小麦条锈病绿色防治技术规范》中,有一项重要的变化值得关注:关于生物防治制剂使用浓度的规定。
在旧版标准中,对于生物防治制剂如枯草芽孢杆菌的使用浓度要求较为宽泛,仅规定了“适量使用”。而在新版标准中,则明确指出“每亩使用量应控制在100克至150克之间,并且稀释倍数不得低于800倍”。
这一调整的具体应用方法如下:
首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农民需要根据田间小麦条锈病的发生程度来决定具体的用药量。如果病情较轻,可以选择下限值;若病情严重,则可适当接近上限值但不得超过。
其次,在准备药剂时,要严格按照推荐的比例进行稀释。例如,当选择100克制剂时,至少需要用80升水来进行充分混合均匀,确保喷洒后的雾滴能够覆盖整个植株表面并附着良好。
此外,在施药时间上也需注意最佳时机。通常情况下,在早晨露水干后或者傍晚时分进行喷雾效果更佳,这样可以减少因蒸发而导致的有效成分损失,并提高药效持久性。
通过这样的细化规定,不仅有助于提升防治效果,还能有效避免过量使用可能带来的环境负担。这体现了绿色防控理念下更加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值得广大农户认真学习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