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杂交构树组培快繁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外植体选择与处理、初代培养、继代增殖培养、生根培养、炼苗移栽及档案管理。本文件适用于杂交构树的组培快繁生产及相关技术指导。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issue Culture Rapid Propagation of Hybrid Paulownia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杂交构树作为一种优质、高产的饲料作物,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为了规范其组培快繁技术,确保种苗质量与生产效率,THXCY 020-2020《杂交构树组培快繁技术规程》应运而生。该标准从种质资源选择、培养基配制到移栽管理等各个环节进行了详细规定,为杂交构树的大规模推广提供了科学依据。
首先,在种质资源的选择上,标准要求选用生长健壮、无病虫害且具有优良遗传特性的母株作为外植体来源。采集时需注意避免损伤植株,并及时将样本送至实验室进行处理。其次,对于培养基的选择,标准推荐使用MS或改良MS培养基,并根据不同阶段添加适量的植物激素如6-BA、NAA等以促进愈伤组织形成及芽分化。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需要特别关注消毒灭菌工作,防止污染影响实验结果。通常采用75%酒精浸泡1分钟后再用0.1%升汞溶液处理10分钟的方式对材料进行表面消毒。此外,在继代培养期间要定期检查瓶内情况,一旦发现污染立即剔除受影响的试管。
当幼苗长至一定高度后即可转入炼苗阶段,这时需要逐步降低环境湿度并增加光照强度,帮助其适应外界条件。最后,在确定幼苗健康无异常之后便可将其移植到大田中继续生长发育直至收获。
总之,《杂交构树组培快繁技术规程》THXCY 020-2020不仅涵盖了整个流程的技术要点,还强调了安全操作的重要性,这对于推动杂交构树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严格遵循这一标准,可以有效提高繁殖效率,保证产品质量,从而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