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类风湿性关节炎病证结合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包括中医和西医结合的诊疗原则、方法及疗效评估。本文件适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诊疗及相关研究。
Title:Guideline for the Integrated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 TCACM 1042-2017
中国标准分类号:
国际标准分类号: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以慢性、对称性多关节炎症为主要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为规范RA的诊断与治疗,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了《类风湿性关节炎病证结合诊疗指南》(TCACM 1042-2017),该指南结合现代医学与中医理论,为临床提供了系统化的诊疗建议。
在诊断方面,指南强调综合运用现代医学手段与中医辨证论治。现代医学通过影像学检查如X光片、超声波及核磁共振成像(MRI)来评估关节损伤程度,同时检测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CP)等生物标志物。中医则依据患者的症状表现进行辨证分型,常见类型包括湿热痹阻型、寒湿阻络型、肝肾亏虚型等,每种类型都有相应的舌苔脉象特点。
治疗策略上,指南提倡中西医结合疗法。西医治疗以控制病情进展为核心,常用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糖皮质激素以及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s)。对于早期患者,甲氨蝶呤通常作为首选药物,而生物制剂如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适用于传统药物疗效不佳者。中医治疗则注重整体观念和个体化方案,常采用中药汤剂、针灸、推拿等多种方法。例如,湿热痹阻型可选用四妙丸加减,寒湿阻络型则适用独活寄生汤。
此外,生活方式干预同样重要。指南建议患者保持适度运动,避免过度劳累,并注意饮食调理,减少高脂肪、高糖分食物摄入,增加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心理支持也不容忽视,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总之,《类风湿性关节炎病证结合诊疗指南》(TCACM 1042-2017)为RA的规范化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无论是西医还是中医从业者都应遵循此指南开展诊疗工作,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