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按照春分、秋分时节进行穴位贴敷干预尪痹的技术要求、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及适用人群。本文件适用于中医医疗机构、养生保健机构及相关从业人员开展治未病服务中的穴位贴敷技术操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cupoint Patching Intervention of Wang Bi on Vernal Equinox and Autumnal Equinox in TCM Preventive Medicine
中国标准分类号:
国际标准分类号: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TCACM 1091-2018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中关于春分、秋分穴位贴敷干预尪痹的内容,旨在通过特定时节的穴位贴敷疗法达到预防疾病和改善症状的目的。尪痹是一种慢性风湿性疾病,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及功能障碍等。
根据标准要求,在春分与秋分这两个节气进行穴位贴敷时,需选取合适的穴位。常用的穴位包括肾俞穴(位于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关元穴(前正中线脐下三寸处)以及足三里穴(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这些穴位具有调节免疫功能、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 准备好所需材料:选用纯度较高的生药粉作为药物成分,并将其均匀撒布于特制的胶布上制成贴敷剂。
2. 患者取舒适体位,暴露所需部位皮肤。
3. 将准备好的贴敷剂准确贴于选定穴位上,轻轻按压使其牢固粘附。
4. 每次贴敷时间为6至8小时,一般连续治疗7天为一个疗程。
注意事项:
- 在整个过程中应确保操作环境清洁卫生;
- 对于皮肤敏感或过敏体质者,需先做局部测试以避免不良反应;
- 若出现红肿热痛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停止使用并咨询专业医师。
此方法强调顺应自然规律,在特定时节采取针对性措施来增强人体抗病能力,从而实现“治未病”的目标。同时结合现代医学研究,进一步验证了传统中医理论的有效性,为临床实践提供了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