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中医治未病技术中七针的操作规范,包括术语和定义、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及适应症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从事中医治未病相关工作的医务人员及机构。
Title:TCACM 1084-2018 Specifications for Chinese Medicine Health-care Technology - Seven Needle Techniques
中国标准分类号:未提供
国际标准分类号:未提供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TCACM 1084-2018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之项七针》解析
项七针是中医治未病领域中一种重要的针灸技术,其操作规范在TCACM 1084-2018标准中有详细规定。该标准明确了项七针的操作原则、适应症、禁忌症以及具体操作步骤。
首先,在操作原则方面,要求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确保针具的清洁与消毒。同时,操作者需具备专业的针灸知识和技能,充分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做到辨证施针。
其次,关于适应症,项七针适用于亚健康状态、疲劳综合征、失眠等病症的调理。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可以达到调节机体功能、增强免疫力的效果。
禁忌症主要包括局部皮肤破损、感染或有严重出血倾向的患者。此外,孕妇及某些特殊体质者也应慎用此法。
在具体操作上,标准要求选取风池、大椎、肩井、足三里、合谷、内关、太溪七个穴位进行针刺。每个穴位的进针深度、角度、留针时间都有明确规定。一般情况下,每穴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连续治疗10-15次为一个疗程。
值得注意的是,操作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反应,一旦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处理。同时,建议配合其他治未病手段如饮食调养、运动锻炼等,以提高整体疗效。
总之,遵循TCACM 1084-2018标准开展项七针操作,不仅能够保障医疗安全,还能有效发挥针灸在治未病中的独特优势。这对于我们传承和发展中医药事业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