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荔枝蒂蛀虫综合防治的术语和定义、防治原则、监测与预警、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及效果评价。本文件适用于荔枝种植过程中蒂蛀虫的综合防治。
Title:Comprehensive Control Technology Regulations for Litchi Fruit Borer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荔枝蒂蛀虫综合防治技术规程》(TGZBC 34-2020)是由相关农业标准化机构发布的,旨在规范和指导荔枝种植过程中对蒂蛀虫的综合防控工作。以下是一篇关于该规程的干货文章:
荔枝作为一种热带水果,在我国南方地区有着广泛的栽培面积。然而,荔枝蒂蛀虫是影响荔枝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害虫之一。为了有效控制这一害虫的危害,《荔枝蒂蛀虫综合防治技术规程》应运而生。
首先,该规程强调了预防为主的原则。在冬季清园时,要彻底清除果园内的枯枝落叶以及受害果实,这些都可能成为蒂蛀虫越冬的场所。同时,合理修剪树冠,改善通风透光条件也有助于减少害虫的滋生地。
其次,物理防治措施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例如,在成虫羽化期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可以显著降低田间虫口密度。此外,利用性信息素诱捕器监测成虫活动情况,及时掌握发生动态,为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化学防治方面,则要求严格按照推荐剂量使用高效低毒农药,并注意轮换用药以延缓抗药性的产生。特别是在卵孵化盛期至幼虫钻果前这一关键时期进行喷药处理效果最佳。
生物防治同样不可忽视。可以通过释放天敌如赤眼蜂等寄生性昆虫来抑制蒂蛀虫种群数量的增长。另外,还可以采用微生物制剂如白僵菌粉剂等进行地面撒施,通过感染幼虫达到控制目的。
最后,规程还提倡加强田间管理,包括适时施肥浇水保证树势健壮,提高植株自身抵抗能力;合理安排种植密度避免过度密植导致郁闭环境利于害虫繁殖等。
综上所述,《荔枝蒂蛀虫综合防治技术规程》为我们提供了全面系统的解决方案,只有将各种防治手段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实现对蒂蛀虫的有效防控,保障荔枝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