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中个体安全防护装备的配备原则、基本要求、选择与使用、维护与管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从事生态环境监测及相关活动的单位和个人,用于指导个体安全防护装备的配备和使用。
Title:Guidelines for the Allocation of Personal Safety Protective Equipment in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Z75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在TLNEMA 020-2024《生态环境监测个体安全防护装备配备指南》中,有一项重要的更新是关于化学防护服的选择与使用要求。相较于旧版标准,新版增加了对化学防护服材质性能的具体指标要求,并明确了不同环境条件下适用的防护等级。
例如,在原标准中对于化学防护服仅笼统地提到需要具备一定的阻隔性,而在新版中明确规定了化学防护服必须达到AATCC 131标准下的渗透时间不少于60分钟,同时其抗静电性能应符合EN 1149-5的要求。这意味着生态环境监测人员在选择化学防护服时,不仅要考虑其基本的防化功能,还需要确保其在长时间接触有害化学物质的情况下仍能提供有效保护,并且不会因静电引发次生危害。
以某次土壤污染现场监测任务为例,工作人员需进入可能存在重金属及有机溶剂挥发的区域作业。根据TLNEMA 020-2024的规定,首先应评估现场污染物种类及其浓度水平,进而确定所需的最低防护等级。假设该环境中存在高浓度的苯类化合物,则需选用能够抵御此类物质至少60分钟渗透时间的化学防护服。此外,由于土壤采样过程中可能产生较多粉尘,还需额外配置防尘面罩和手套等配套装备。
在实际应用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定期检查防护服是否有破损情况,一旦发现应及时更换;二是培训操作人员正确穿戴和脱卸流程,避免因不当操作导致防护失效;三是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尽量减少高温环境下长时间穿着带来的身体负担。
通过深入理解并严格执行这一新要求,可以显著提高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安全性,保障一线工作人员的生命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