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烟台茶黄茶加工的术语和定义、加工环境要求、加工工艺流程及技术要点、质量控制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烟台市区域内黄茶的加工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Processing of Yantai Yellow Tea
中国标准分类号:XK 03
国际标准分类号:67.1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烟台茶黄茶加工技术规程(TYTTSS 004-2020)是指导烟台地区黄茶生产的重要标准。该标准详细规定了从鲜叶采摘到成品包装的全过程,确保黄茶品质的一致性和优良性。
首先,在鲜叶采摘环节,标准要求选择一芽二三叶或同等嫩度的对夹叶,且要求新鲜、无病虫害。采摘时间通常在清晨至上午10点之间,以保证茶叶的新鲜度和活性成分。
其次,萎凋过程是黄茶制作的关键步骤之一。标准指出,萎凋应在通风良好的室内进行,温度控制在20℃-25℃之间,相对湿度保持在70%-80%。萎凋时间根据天气条件和鲜叶含水量灵活调整,一般为6-12小时,直至叶片柔软,青草气消失。
杀青阶段采用高温快速处理的方式,将锅温设定在180℃-220℃之间,通过短时间高温破坏酶活性,防止茶叶氧化变红。操作时需注意手法轻柔,避免损伤叶片。
初烘环节同样重要,其目的是去除部分水分并初步定型。初烘温度设定在90℃-100℃,时间约为15-30分钟,具体参数需依据实际状况微调。初烘后需摊凉回潮,使茶叶内部水分分布均匀。
最关键的闷黄工序是形成黄茶独特风味的核心工艺。将初烘后的茶叶堆放于透气容器中,厚度控制在10-15厘米,环境温度维持在25℃-30℃,相对湿度不低于85%,持续闷黄24-72小时不等,期间需翻堆2-3次以促进均匀发酵。
复烘作为最后一道烘干工序,旨在进一步降低茶叶含水量并提升香气。复烘温度较低,约在60℃-80℃范围内,时间较长,需耐心细致地完成。最终成品含水量应控制在5%-7%之间,以确保长期保存质量。
最后,包装前还需对成品进行严格检验,包括感官指标(色泽、香气、滋味)、理化指标(水分含量、碎末率)以及卫生指标(重金属残留、农药残留)等多个维度,只有完全符合标准的产品才能进入市场流通。
总之,烟台茶黄茶加工技术规程(TYTTSS 004-2020)不仅涵盖了黄茶生产的每一个细节,还特别强调了各个环节间的协调配合,从而生产出高品质的烟台黄茶。这一标准对于推动当地茶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