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虾稻共作的术语和定义、环境条件、田间工程、种苗选择与投放、种植与养殖管理、病害防治、收获与存储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范围内采用虾稻共作模式进行水稻和小龙虾生态种养的生产活动。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Rice-Shrimp Co-cultur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虾稻共作是一种高效生态农业模式,近年来在湖北等地得到广泛应用。《TZNZ 026-2020 虾稻共作技术规范》为这一模式提供了科学指导。该标准从品种选择、田间管理到病害防控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规定。
在品种选择上,应选用适应性强、抗逆性好的优质水稻品种和克氏原螯虾种苗。种植前需对稻田进行彻底清整,确保排灌系统畅通无阻。水稻插秧时要合理密植,为虾苗预留活动空间。
水位调控是关键环节,要根据季节变化适时调整。夏季高温期适当加深水位降温,冬季则可降低水位促进稻谷成熟。施肥应以有机肥为主,避免过量施用化肥造成污染。
病虫害防治需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定期监测稻田生态环境。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采取生物或物理方法处理,尽量减少化学药剂使用。此外,还需建立完善的养殖档案,记录各项生产操作过程。
通过严格执行该标准,可以有效提高虾稻共作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