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水稻对稻曲病抗性鉴定的术语和定义、试验条件、鉴定方法及结果评价。本文件适用于水稻品种对稻曲病抗性水平的鉴定与评价。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Rice Resistance to Rice Kernel Smut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TZNZ 021-2020水稻对稻曲病抗性鉴定技术规程》解读与应用
稻曲病是影响水稻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严重时会导致减产甚至绝收。为科学评估水稻品种对稻曲病的抗性水平,规范抗性鉴定流程,TZNZ 021-2020《水稻对稻曲病抗性鉴定技术规程》应运而生。
该标准规定了稻曲病抗性鉴定的试验条件、接种方法、病情调查和抗性评价等关键环节。在试验条件方面,要求室内温度控制在25℃至30℃之间,相对湿度保持在85%以上,光照时间为12小时。这些环境因素直接影响稻曲病菌的生长发育和侵染能力。
接种方法采用人工喷雾接种法,将稻曲病菌悬浮液均匀喷洒于植株叶片表面,并确保菌液充分覆盖。同时,还需设置空白对照组以验证接种效果。病情调查需在发病高峰期进行,通过目测或显微镜观察记录病斑数量、大小及分布情况。
抗性评价指标包括发病率、病情指数和病指下降率。发病率反映受感染植株的比例;病情指数综合考虑病斑面积和严重程度;病指下降率则衡量抗性品种相对于感病品种的表现差异。根据上述指标计算得出的综合抗性等级分为高抗、中抗、感病三个级别。
实际应用中,各农业科研机构和种子公司可依据此标准开展品种选育工作。例如,在杂交水稻亲本材料筛选过程中,优先选择具有较高抗性的组合配对,从而提高后代群体的整体抗病性能。此外,对于已推广种植的品种,也可定期按照该规程进行监测,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并采取应对措施。
总之,《TZNZ 021-2020水稻对稻曲病抗性鉴定技术规程》为我国稻曲病防控提供了标准化的技术支撑,有助于提升水稻生产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