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山药富硒栽培的产地环境、栽培技术、硒肥施用、病虫害防治及采收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山药的富硒栽培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elenium-enriched Yam Cultiv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72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山药是一种重要的药食两用作物,富含多种营养成分。为了提高其营养价值和市场竞争力,采用富硒栽培技术成为一种有效的途径。《TCDNX 018-2020 山药富硒栽培技术规程》为规范山药富硒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以下从品种选择、土壤准备、施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详细介绍该规程的核心内容。
品种选择
选择适应性强、抗逆性好的山药品种是成功实施富硒栽培的基础。规程建议优先选用高产优质、耐肥水的本地优良品种,并结合市场需求选择适宜加工或鲜食的类型。同时,应确保种子来源正规,避免携带病原菌。
土壤准备
良好的土壤条件是保证山药健康生长的前提。规程要求种植前进行深翻整地,深度不低于30厘米,以改善土壤通气性和保水性。施足基肥,通常每亩施用有机肥2000-3000公斤,配合磷钾肥适量使用。此外,还应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防止土传病害的发生。
施肥管理
富硒栽培的关键在于合理施用含硒肥料。规程指出,在山药整个生育期需分次追肥,前期以氮肥为主促进植株健壮生长,中后期增加磷钾肥比例,特别是开花结果期要重视钾肥的补充。同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喷施叶面肥,将亚硒酸钠等无机硒肥均匀喷洒于叶片表面,浓度控制在0.1%-0.2%之间,确保植物吸收足够的微量元素。
病虫害防治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加强田间巡查,及时发现并处理病虫害问题。规程推荐采用物理方法(如黄板诱杀)、生物方法(如释放天敌)以及化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防控。对于已经发生的病虫害,应及时选用高效低毒农药进行治疗,切勿滥用药物造成环境污染。
收获与储存
当山药地上部分开始枯萎时即可安排收获。收获后应立即清理根茎上的泥土,并按照大小分级存放。储藏环境需保持通风干燥,温度控制在5-10℃范围内,相对湿度维持在70%-80%,以防霉变和腐烂。
通过严格执行上述技术规程,不仅可以提升山药品质,还能有效增加其附加值,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希望广大种植户能够认真学习并贯彻执行这一标准,共同推动我国特色农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