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冲击地压矿井地质动力环境评价的技术方法、评价内容、指标体系及评价等级划分。本文件适用于冲击地压矿井的地质动力环境评价与防治设计,也可用于相关科研和监测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geological dynamic environment evaluation of rockburst mines
中国标准分类号:D10
国际标准分类号:73.01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在TGRM 118-2025《冲击地压矿井地质动力环境评价技术规范》中,相较于前一版本(如TGRM 118-2019),一个显著的变化是新增了“地质构造复杂度与冲击地压风险关联性评价方法”这一章节。该条文的引入,标志着我国在冲击地压防治工作中,对地质构造因素的关注从定性描述向定量分析转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传统上,冲击地压的评价多侧重于煤层厚度、采深、开采方式等因素,而对地质构造的影响往往以“断层发育、褶皱剧烈”等模糊表述为主,缺乏可操作性和量化依据。新标准通过引入地质构造复杂度分级指标,并结合岩体结构面密度、断层影响系数等参数,构建了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
具体而言,新标准提出采用“构造复杂度指数(CCI)”作为衡量地质构造对冲击地压影响程度的核心指标。该指数由断层密度、褶皱强度、节理裂隙发育程度等多个子项加权计算得出。不同等级的CCI值对应不同的冲击地压危险等级,为矿井地质动力环境的分区评价提供了明确依据。
在实际应用中,该条文要求在进行冲击地压评估时,必须首先开展地质构造调查与数据采集工作,包括地面地质填图、钻孔岩芯编录、地震勘探资料分析等。随后,根据所获取的数据计算出CCI值,并结合其他地质参数(如煤岩力学性质、采动应力场分布)进行综合判断。
这一变化不仅提升了冲击地压评价的科学性与系统性,也为矿井防冲设计、采掘布局优化提供了更为精准的技术支持。同时,也对地质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的专业要求,需要掌握构造地质学、岩体力学、地球物理勘探等多学科知识,才能准确理解和应用该条文。
综上所述,TGRM 118-2025中关于地质构造复杂度与冲击地压风险关联性的评价方法,是当前冲击地压防治领域的一项重要进展。其核心在于通过量化手段提升地质动力环境评价的准确性,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更加坚实的理论和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