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广佛手的术语和定义、地理范围、种植技术要求、采收与加工、质量要求、检验方法、包装、标志、标签、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广佛手的生产、加工、流通及质量控制。
Title:Chinese地道Herbal Materials Part 104: Guang Foshou
中国标准分类号:B44
国际标准分类号:11.1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TCACM 1020.104-2019道地药材第104部分:广佛手》标准解析
广佛手,又称佛手柑,是芸香科植物佛手的干燥成熟果实。作为传统中药材之一,其在中医临床应用中具有悠久的历史。该标准详细规定了广佛手药材的质量要求、检验方法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内容,为保障广佛手药材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
外观性状方面,广佛手药材应呈手指状分枝,表面黄绿色至棕黄色,皱缩或带有刺状突起。果皮质地较厚,内有多数白色或浅黄色的种子。气芳香浓郁,味微苦。
鉴别方法包括经验鉴别与现代仪器分析。经验鉴别主要通过观察其形状、颜色、气味等特征;现代仪器分析则采用薄层色谱法,以橙皮苷作为对照品,用于判断是否为正品广佛手。
水分含量不得超过15.0%,总灰分不得过7.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2.0%。这些指标确保了广佛手药材的内在品质稳定可靠。
标准还规定了净度要求,即药材中不得含有泥沙、霉变及其他非药用部分,且杂质含量不得超过3.0%。此外,每100g广佛手中含有的橙皮苷量应在一定范围内,具体数值需参照标准中的数据。
在采收加工环节,广佛手应在果实充分成熟后及时采摘,避免长时间存放导致品质下降。清洗干净后可采用自然晾晒或烘干的方式进行干燥处理,但温度不宜过高以免破坏有效成分。
为了保证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包装材料必须符合食品级标准,并采取防潮、防虫措施。储存环境需保持干燥通风,远离火源,同时定期检查以防虫蛀或霉变现象发生。
总之,《TCACM 1020.104-2019道地药材第104部分:广佛手》标准从多个维度对广佛手药材的质量控制提出了明确要求,对于规范市场秩序、提高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