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道地药材安苓的术语和定义、地理来源、种质与种子、立地条件、栽培技术、采收加工、质量要求、包装、储运等方面的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安苓的生产、加工、流通及质量管理。
Title:Chinese Authentic Herbs - Part 98: Anl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B43
国际标准分类号:11.1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TCACM 1020.98-2019道地药材第98部分:安苓》标准解析
安苓,作为传统中药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品质直接影响中医药疗效。为规范安苓的种植、加工和质量控制,《TCACM 1020.98-2019道地药材第98部分:安苓》应运而生。该标准从产地环境、种质资源、栽培技术、采收加工到质量评价等环节进行了全面规定。
在产地环境方面,标准要求安苓种植区需具备适宜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类型。具体而言,年平均气温应在15℃至20℃之间,降水量保持在600毫米以上,土壤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为佳。这些条件能够确保安苓生长过程中获得充足的养分与水分。
对于种质资源的选择,标准强调必须使用经过国家或地方审定通过的优良品种,并建立完善的种质资源库。同时,还应对种子进行严格检测,确保其纯度达到98%以上,发芽率不低于85%,以保证后续栽培的成功率。
栽培技术是影响安苓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标准详细规定了整地施肥、播种育苗、田间管理等内容。例如,在整地时要深耕细作,施足基肥;播种前需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采用条播或穴播方式均匀撒播;田间管理期间要注意除草松土、合理灌溉以及病虫害防治等工作。
采收加工环节同样不容忽视。根据标准要求,安苓的最佳采收时间为秋季地上部分枯萎后至次年春季萌芽前。采收后应及时清洗去除泥土杂质,并按照不同部位分别晾晒或烘干至适宜含水量范围内,避免因不当处理导致有效成分流失。
质量评价体系是衡量安苓品质优劣的重要依据。本标准建立了涵盖外观性状、显微鉴别、理化指标等多个方面的综合评价方法。其中,外观性状包括根茎形状、颜色等特征;显微鉴别则通过显微镜观察组织结构来判断真伪;理化指标涉及水分含量、灰分比例等参数测定。
综上所述,《TCACM 1020.98-2019道地药材第98部分:安苓》不仅为安苓生产提供了科学指导,也为保障其产品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只有严格按照此标准执行,才能真正实现安苓这一宝贵资源的价值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