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道地药材西甘草的术语和定义、来源及形态特征、历史沿革、道地产区、采收加工、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质量要求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道地药材西甘草的生产、流通、检验及使用等环节的质量控制与评价。
Title: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 Part 54: Glycyrrhiza inflata Bat.
中国标准分类号:C42
国际标准分类号:11.1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TCACM 1020.54-2019道地药材第54部分:西甘草》标准解读
西甘草,作为传统中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品质直接影响中医药疗效。为规范西甘草的质量管理,《TCACM 1020.54-2019道地药材第54部分:西甘草》应运而生。该标准详细规定了西甘草的来源、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等内容。
首先,在来源方面,标准明确指出西甘草来源于豆科植物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或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及根茎。这些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区,如内蒙古、甘肃、宁夏等地。
其次,性状描述是识别药材真伪的重要依据。西甘草的根呈圆柱形,外皮红棕色至暗棕色,有明显的纵皱纹和横向皮孔。断面纤维性强,并显粉性,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气微,味甜而特殊。
在鉴别环节,标准提供了显微鉴别方法,通过观察药材粉末中的韧皮纤维、木栓细胞等特征来确保药材的真实性。此外,还采用薄层色谱法对甘草酸进行定性分析,进一步确认药材身份。
检查项目涵盖了水分、总灰分、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等指标。其中,水分不得超过12.0%,总灰分不得过6.0%。铅、镉、砷、汞、铜的限量分别为不超过5mg/kg、0.3mg/kg、20mg/kg、2mg/kg、20mg/kg。
含量测定部分,以甘草酸为指标成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要求不低于2.0%。
本标准的实施,不仅有助于提高西甘草的质量控制水平,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有效,而且对于促进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