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川白芍的术语和定义、来源与植物形态、历史沿革、道地产区及生长环境、采收加工、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质量分级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川白芍的生产、流通以及质量管理。
Title: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 Part 45: Sichuan White Peony Root (TCACM 1020.45-2019)
中国标准分类号:B43
国际标准分类号:11.1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TCACM 1020.45-2019道地药材第45部分:川白芍》标准解读
川白芍作为传统中药材之一,其品质优劣直接影响临床疗效。为规范川白芍的生产和质量控制,中国中药协会制定了该标准。
在适用范围上,本标准适用于以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为原料生产的川白芍。标准规定了产地环境、栽培技术、采收加工、质量要求、检验方法及标志运输储存等环节的具体要求。
在质量指标方面,川白芍需满足以下条件:水分含量不超过13.0%,总灰分不大于6.0%,酸不溶性灰分不大于1.0%。此外,还对芍药苷含量进行了明确规定,要求不得低于1.5%。
在采收与加工上,标准指出川白芍应在秋季植株枯萎后至次年春芽萌发前采挖。采挖后的鲜品应及时除去泥土和杂质,并进行适当修整。干燥过程应采用自然晾晒或烘干的方式,避免暴晒导致有效成分损失。
在包装贮藏方面,要求使用清洁、干燥、无污染的包装材料,确保产品不受潮、不霉变。储存环境应保持通风干燥,温度控制在25℃以下,相对湿度不超过75%。
本标准的实施对于提高川白芍产品质量,保障用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助于促进川白芍产业规范化发展,提升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