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深层高温高压页岩气水平井降密度与降温钻井作业的技术要求、操作规程及安全环保措施。本文件适用于深层高温高压条件下页岩气水平井钻井过程中的降密度与降温作业。
Title:Specification for density reduction and cooling drilling operations in deep 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pressure shale gas horizontal wells
中国标准分类号:E13
国际标准分类号:7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在TGRM 119-2025《深层高温高压页岩气水平井降密度与降温钻井作业规范》中,相较于旧版标准,新版本在“钻井液密度控制与温度调控的协同机制”方面做出了重要调整。这一变化不仅体现了对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技术响应,也反映了当前页岩气开发中对安全、效率和环保的更高要求。本文将以“钻井液密度与温度调控的协同机制”为切入点,深入解读其变化背景、技术要点及实际应用价值。
首先,旧版标准中对于钻井液密度和温度控制的描述相对独立,分别从不同章节进行规定,缺乏系统性的协调机制。而在TGRM 119-2025中,新增了“钻井液密度与温度调控的协同机制”章节,明确指出在高温高压环境下,钻井液的密度与温度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必须通过动态监测和实时调整来实现最佳作业效果。
该条文的核心在于强调“协同性”,即在设计钻井液体系时,不仅要考虑密度是否满足地层压力平衡的要求,还需综合评估温度变化对钻井液性能的影响。例如,在高温条件下,钻井液的粘度、滤失量、热稳定性等参数会发生显著变化,若仅关注密度而忽视温度因素,可能导致井壁失稳、卡钻或井喷等风险。
此外,新标准还引入了“温度-密度联动控制模型”,建议采用基于实时数据的动态调整策略。具体而言,在钻进过程中,应结合井下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及时调整钻井液密度,以确保在高温环境下仍能维持良好的井眼稳定性和循环性能。这种做法不仅提高了作业的安全性,也提升了钻井效率,减少了因参数不当导致的非计划停机时间。
在实际应用中,该条文的落地需要依赖于先进的监测技术和智能化管理系统。例如,通过安装高精度的井下温度传感器和密度检测装置,结合地面控制系统,实现钻井液参数的实时反馈与自动调节。同时,施工人员需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储备,能够理解温度与密度之间的物理化学关系,并在实际操作中灵活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综上所述,TGRM 119-2025中关于“钻井液密度与温度调控的协同机制”的调整,是针对深层高温高压页岩气水平井作业特点作出的重要技术提升。它不仅优化了钻井液体系的设计逻辑,也为现场施工提供了更具指导性的技术依据。随着该标准的逐步推广,预计将在提高页岩气开发效率、保障作业安全以及降低环境风险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