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崂山道茶绿茶加工的技术要求、工艺流程、操作规范及质量控制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崂山道茶绿茶的加工生产和质量管理。
Title:Laoshan Taocha Green Tea - Part 2: Processing Technology Regul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X51
国际标准分类号:67.1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崂山道茶是中国传统绿茶中的佼佼者,其独特的加工工艺和品质特征使其在市场上备受青睐。为了规范崂山道茶的生产流程,确保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和稳定性,TQLCWY 002.2-2020《崂山道茶 绿茶 第二部分:加工技术规程》应运而生。该标准详细规定了崂山道茶从鲜叶采摘到成品包装的整个加工过程,为生产企业提供了明确的操作指南。
首先,在鲜叶采摘环节,标准要求选择在清晨或傍晚进行采摘,以避免日晒对茶叶造成不良影响。采摘的标准是芽头饱满、叶片完整且无病虫害的新梢,通常采用“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的方式,以保证原料的质量。采摘后的鲜叶需及时摊放于阴凉通风处,厚度控制在5-10厘米之间,摊放时间根据天气情况调整,但不得超过6小时,以防止鲜叶变质。
其次,在杀青阶段,标准推荐使用滚筒式杀青机进行处理。杀青的温度设定在200℃至220℃之间,时间为3至5分钟,具体时间需根据鲜叶的老嫩程度适当调整。杀青的目的在于破坏酶活性,蒸发水分,保持茶叶色泽翠绿,并散发出清新的香气。杀青完成后,鲜叶需要迅速冷却,以便后续工序顺利开展。
揉捻是塑造崂山道茶外形的重要步骤。标准建议采用中型揉捻机,将杀青后的茶叶放入机器内,施加适当的压力进行揉捻。揉捻的时间一般为30至40分钟,期间需注意观察茶叶成条率的变化,确保达到理想的形态。揉捻结束后,茶叶需进入解块工序,以消除团块,使茶叶松散均匀。
干燥工序分为初烘和足干两个阶段。初烘时,将揉捻后的茶叶置于烘干机内,温度控制在80℃至100℃,时间约为20分钟,目的是初步去除水分并固定形状。随后进行足干,温度降低至60℃至70℃,持续时间为40至60分钟,直至茶叶含水量降至6%以下,达到储存和销售的要求。
最后,在包装环节,标准强调必须使用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材料,确保包装密封良好,防潮性能优良。包装前应对成品茶进行质量检验,包括感官审评、理化指标检测等,只有合格的产品才能进入市场流通。
综上所述,TQLCWY 002.2-2020《崂山道茶 绿茶 第二部分:加工技术规程》不仅明确了崂山道茶加工的技术要点,还为生产企业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操作规范,有助于提升产品的整体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对于消费者而言,遵循这一标准生产的崂山道茶无疑是一种值得信赖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