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水稻常规种子繁育的技术要求、操作流程和质量控制措施。本文件适用于水稻常规种子繁育的生产过程及管理。
Title:Rice Conventional Seed Breeding Technical Operation Specific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水稻常规种子繁育是保障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而《TPJDZ 0022-2020 水稻常规种子繁育技术操作规程》为这一过程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指导。该规程详细规定了从亲本选择到田间管理、收获及质量检验等各个环节的技术要求。
在亲本选择上,规程强调应选用适应性强、品质优良且遗传性状稳定的品种作为繁育对象,并确保亲本来源清晰可追溯。播种前需对种子进行精选处理,包括风选、水选和机械筛选等方式去除杂质与病粒弱苗,保证种子纯度和发芽率。
播种期的确定至关重要,规程建议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合理安排,通常早稻在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较为适宜,晚稻则应在7月中下旬播种完成。播种密度要适中,一般行距控制在20-30厘米之间,株距15-20厘米左右,具体视品种特性调整。
田间管理方面,规程指出要加强水分调控,特别是在分蘖期和抽穗扬花期,保持土壤湿润有助于提高结实率。同时注意及时除草施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追肥则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特别是在拔节孕穗阶段适当增施磷钾肥,促进植株健壮生长。
病虫害防治也是关键环节之一,规程提倡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优先使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倒茬减少病原积累;利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成虫;必要时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高效低毒农药,避免过量施药造成环境污染。
当达到生理成熟时应及时收割,一般在90%以上的谷粒呈现黄色或金黄色时即可开始收获。脱粒后要尽快晾晒干燥至安全含水量以下(通常为13%以下),以防霉变影响种子活力。最后,在入库保存前必须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测,包括净度、纯度、发芽率及水分含量等指标,只有符合标准的种子才能用于下一轮生产。
通过严格执行上述规程的各项措施,可以有效提升水稻常规种子的质量水平,为粮食稳产高产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