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新型储能系统建设运营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设计与建设、运行与维护、监测与评估、安全与环保等方面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广东省内绿色低碳产业中新型储能系统的建设、运营及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dentification of Green and Low-carbon Industries -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of New Energy Storage Systems
中国标准分类号:F01
国际标准分类号:91.2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TSZS 4082-2024《绿色低碳产业认定行业技术规范 新型储能系统建设运营》在推动新型储能产业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聚焦于“储能系统能效比(EER)计算方法”的变化,分析其在新版标准中的应用。
在旧版标准中,储能系统的能效比计算较为简单,仅考虑了充放电效率这一单一指标。然而,在新版标准中,能效比的定义更加全面,新增了环境温度对储能系统性能影响的考量,并细化了能量损耗的具体分类。
具体来说,新版标准要求储能系统的能效比计算公式为:EER = (实际输出能量 / 实际输入能量) × (1 - 环境温差修正系数)。其中,环境温差修正系数根据储能设备所在地区的常年平均气温与设计工作温度的偏差来确定。
以某地建设的大型锂离子电池储能项目为例,若该地区年均气温高于储能系统设计温度5℃,则需在计算能效比时引入修正系数0.95。假设该项目的实际输入能量为1000kWh,实际输出能量为850kWh,则未修正前的能效比为0.85,修正后的能效比则为0.8075。
这一变化体现了新版标准对储能系统全生命周期内能源利用效率的关注,有助于更准确地评估储能项目的节能效果,从而促进绿色低碳产业的发展。企业应依据新版标准优化储能系统的设计和运行策略,确保达到更高的能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