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刀角瓢虫的生产、质量控制及应用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刀角瓢虫的规模化生产和农业害虫生物防治领域。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Quality Control of Propylea japonica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刀角瓢虫作为一种重要的天敌昆虫,在农业害虫生物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规范刀角瓢虫的质量控制,确保其在田间释放后能够有效发挥作用,特制定本技术规程(TGDP 003-2019)。以下为该规程的核心内容和技术要点。
一、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刀角瓢虫的生产、质量检测及田间应用全过程。涵盖了从种群采集到成品包装的各个环节,旨在保证产品质量符合生物防治需求。
二、种群采集
1. 选择健康无病虫害的野外或人工饲养环境作为采集点。
2. 集中采集时需避开农药喷洒区域,并记录采集日期与地点信息。
3. 每次采集数量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避免过度捕捞影响自然种群平衡。
三、饲养管理
1. 提供适宜的生活条件:包括温度(20℃~25℃)、湿度(相对湿度60%~80%)以及充足的食物来源。
2. 定期检查饲养容器内是否有病原菌感染迹象,一旦发现立即采取措施隔离处理。
3. 控制饲养密度以防止因空间不足导致个体发育不良。
四、质量检测
1. 外观检查:观察成虫体色是否正常,有无明显损伤或畸形现象。
2. 生理状态评估:通过行为学测试判断其活动能力是否良好。
3. 繁殖力测定:选取一定比例样本进行繁殖实验,记录后代数量及存活率。
4. 抗逆性评价:模拟不同环境条件下观察其适应能力和生存时间。
五、包装运输
1. 使用透气性好的专用容器盛装,并加入适量保湿材料。
2. 标注清晰的产品标签,包含生产日期、有效期、使用说明等内容。
3. 运输过程中注意防震防晒,尽量缩短到达目的地的时间间隔。
六、田间释放
1. 根据目标害虫种类调整释放时间和频率。
2. 结合气象预报合理安排释放时机,避免恶劣天气影响效果。
3. 建立监测体系跟踪调查释放后群体动态变化情况。
七、注意事项
- 所有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才能上岗作业;
- 在整个流程中严格遵守安全防护规定,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损害;
- 对废弃物妥善处置,防止污染周围生态环境。
以上就是基于TGDP 003-2019刀角瓢虫质量控制技术规程的一些关键点介绍。希望相关从业者能够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共同促进绿色防控技术的发展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