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杞柳育苗的术语和定义、圃地选择与准备、种子处理、播种技术、苗期管理、病虫害防治及苗木出圃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范围内杞柳的育苗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Artemisia Selengensis Seedling Cultiv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TAHLB 002-2019 杞柳育苗技术规程》是一项关于杞柳育苗的技术规范,旨在通过标准化的操作流程确保杞柳苗木的健康生长和高质量产出。该规程涵盖了从种条采集、圃地准备到育苗管理等多个环节的具体要求。
首先,在种条的选择与处理上,规程建议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一年生枝条作为插穗。插穗长度一般为15-20厘米,直径应在0.5-1.5厘米之间。采集后的种条需立即进行剪截,并按粗细分级堆放,避免日晒雨淋。
其次,圃地的选择至关重要。理想的圃地应具备良好的排水条件,土壤肥沃且疏松。在播种前要对圃地进行全面翻耕,深度不低于30厘米,并施入适量有机肥料以改善土壤结构。同时,还需做好圃地的消毒工作,防止病菌滋生。
育苗期间的管理也是规程的重点内容之一。包括适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度积水;定期除草减少杂草竞争养分;根据苗木生长情况合理施肥补充营养等措施。此外,还应对可能出现的病虫害采取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法,如使用生物农药或物理方法控制害虫数量。
最后,在苗木出圃时,应严格按照标准检查苗木质量,确保每株苗木都达到规定的高度、茎径等指标。只有符合标准的苗木才能用于后续种植活动。
总之,《TAHLB 002-2019 杞柳育苗技术规程》为提高杞柳育苗的成功率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对于促进林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遵循这一规程,可以有效提升杞柳苗木的质量,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