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超临界二氧化碳输送管道定量风险评估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措施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超临界二氧化碳输送管道的设计、建设、运营及维护阶段的定量风险评估。
Title:Quantitative Risk Assessment Specification for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Transportation Pipelines
中国标准分类号: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TCI 478-2024《超临界二氧化碳输送管道定量风险评估规范》相较于旧版标准,在风险评估方法和具体要求上有了显著改进。其中,定量风险评估中泄漏频率计算方法的变化尤为值得关注。
在旧版标准中,泄漏频率主要依据历史数据统计得出,但这种方法存在数据样本不足、适用性有限的问题。新版标准引入了基于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的泄漏频率计算方法。这种方法通过系统地识别管道各部件可能的失效模式及其原因、影响,并结合运行参数对每个失效模式的概率进行量化,从而更准确地估算泄漏频率。
例如,在实际应用中,对于某段超临界二氧化碳输送管道,首先需要对其所有关键部件如阀门、弯头等进行详细的失效模式分析。假设某一特定类型的阀门有密封面磨损这一失效模式,根据该型号阀门的历史使用记录及当前运行条件,可以初步估计出此失效模式的发生概率为每年1次/100个阀门。接着,结合该管道上此类阀门的数量以及实际运行时间,就能较为精确地计算出整个管道系统中因这种失效模式导致泄漏的频率。
这种方法不仅提高了泄漏频率计算的准确性,还增强了风险评估结果的可靠性和针对性,有助于企业采取更有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措施,提升管道安全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