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中药材瓜蒌的商品规格、等级划分及相关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瓜蒌药材的生产、加工、流通和质量控制。
Title:Chinese Herbal Medicine Specifications and Grades for Trichosanthes kirilowii
中国标准分类号:C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1.1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TCACM 1021.152-2018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瓜蒌》解读
瓜蒌作为传统中药材,其商品规格等级的标准化对于保障药材质量和市场流通具有重要意义。本标准由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发布,编号为TCACM 1021.152-2018。
一、适用范围
该标准规定了瓜蒌药材的商品规格等级要求,适用于瓜蒌药材的生产、经营、使用和监督管理。
二、术语和定义
1. 瓜蒌:葫芦科植物栝楼或双边栝楼的干燥成熟果实。
2. 商品规格等级:根据瓜蒌药材的外观性状、内在质量等指标划分的不同品质等级。
三、规格等级划分
瓜蒌药材按果实大小、形状、颜色、质地等指标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个规格等级。
(一)特级
1. 外观:果实饱满完整,呈椭圆形或近球形,表面橙黄色至棕黄色,无虫蛀、霉变。
2. 内在质量:含水量≤12%,总灰分≤6.0%,浸出物含量≥30%。
(二)一级
1. 外观:果实较饱满完整,呈椭圆形或近球形,表面橙黄色至棕黄色,允许有少量轻微虫蛀、霉变。
2. 内在质量:含水量≤14%,总灰分≤7.0%,浸出物含量≥28%。
(三)二级
1. 外观:果实基本完整,呈椭圆形或近球形,表面橙黄色至棕黄色,允许有较多虫蛀、霉变。
2. 内在质量:含水量≤16%,总灰分≤8.0%,浸出物含量≥26%。
(四)三级
1. 外观:果实不完整,呈椭圆形或近球形,表面橙黄色至棕黄色,允许有严重虫蛀、霉变。
2. 内在质量:含水量≤18%,总灰分≤9.0%,浸出物含量≥24%。
四、检验方法
1. 外观检查:采用目测法,观察果实的完整性、形状、颜色等。
2. 含水量测定:采用烘干法,将样品置于105℃烘箱中烘至恒重。
3. 总灰分测定:采用高温灼烧法,将样品置于500-600℃马弗炉中灼烧至恒重。
4. 浸出物含量测定:采用水提法,将样品用蒸馏水提取后测定提取液的重量百分比。
五、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1. 标志:应在包装上标明品名、规格、等级、产地、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
2. 包装:应采用防潮、防虫、防霉的包装材料,确保药材不受污染。
3. 运输:运输过程中应注意避免雨淋、暴晒,防止机械损伤。
4. 贮存:应贮存在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内,堆垛时应离地20cm以上,离墙50cm以上。
六、结论
TCACM 1021.152-2018标准为瓜蒌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规范市场秩序,保障用药安全。各方应严格遵守该标准,共同促进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