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水稻秸秆窖式青贮的技术要求、操作流程及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以水稻秸秆为原料进行窖式青贮饲料的生产与使用。
Title:Rice Straw Silage Technology Specific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2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水稻秸秆窖式青贮技术是近年来农业领域的一项重要创新,它通过科学的方法将水稻秸秆转化为优质的饲料资源,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THXCY 014-2019《水稻秸秆窖式青贮技术规程》的出台,为这项技术的规范化实施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依据。
首先,在进行水稻秸秆窖式青贮之前,需要对秸秆进行预处理。这包括去除杂质、粉碎秸秆至适宜长度,通常为3-5厘米左右。这样的处理不仅便于后续的压实和密封,还能提高青贮的效果。预处理后的秸秆应保持适当的湿度,一般控制在60%-70%之间,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青贮的质量。
其次,选择合适的青贮窖至关重要。青贮窖应建在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地方,避免积水导致的腐败问题。窖体结构要坚固耐用,能够承受长时间的压力而不变形。在建造过程中,要注意窖壁的光滑度和平整度,以减少对塑料薄膜的损伤。
接下来是装填过程。装填时要分层进行,每层厚度约为15-20厘米,边装填边压实,确保空气排出。压实工作是整个青贮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之一,直接影响到青贮料的密闭程度和发酵效果。可以使用专用的压实设备或者人工踩踏的方式进行压实。
当青贮料装填至接近窖口时,要留出一定的空间用于密封。密封材料应选用无毒、无害且具有较好弹性的塑料薄膜,并覆盖整个窖面。为了进一步增强密封性,可以在薄膜上加压重物如沙袋等。密封后,定期检查密封状况,防止外界空气进入造成腐败变质。
最后,青贮料的成熟期一般为30-60天,具体时间取决于环境温度等因素。成熟的青贮料颜色呈金黄色或黄褐色,具有酸香味,质地柔软。取用时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避免频繁开启窖门,以免影响其他部分的保存质量。
总之,《水稻秸秆窖式青贮技术规程》THXCY 014-2019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操作流程和技术规范,有助于提高青贮料的质量和利用率。通过严格执行这些规程,不仅可以有效利用宝贵的水稻秸秆资源,还能促进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的双赢目标。